马斯克&上海工厂谁成就了谁?_全球最新

时间:2023-06-01 11:07:30     来源:潇湘晨报

本报记者毛传胡雄长沙报道

5月30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乘坐的私人飞机在北京降落。这是他三年来首次访华。据外交部官网报道,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30日在北京会见了马斯克。


(资料图片)

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花9个半月建了一座工厂后,直至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产能或已冲至125万辆。与此同时,这座神奇的工厂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一些“神奇”的变化。这对于特斯拉品牌,或者马斯克来说,是谁成就了谁?

谁造就了“特斯拉速度”

作为特斯拉的第二个超级工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于2019年1月7日破土动工。到同年的9月26日,特斯拉上海工厂的主体已经建设完成;10月,拿到生产资质,开始生产Model3。同年12月30日,由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Model3正式在工厂内向员工车主交付。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也成为特斯拉有史以来效率最高的超级工厂,这不仅仅是“特斯拉速度”,同样也是“中国速度”。以往传统汽车工厂从奠基到投产,往往需要花费3年以上的时间。哪怕是特斯拉,在除了中国以外的地方,也难以复现“当年开工、当年交付”。

作为对比,特斯拉的柏林超级工厂,位于世界汽车工业强国——德国。而特斯拉德国超级工厂从2019年11月开始计划建设,到2022年3月正式投产,建设工期长达两年多。德国超级工厂从计划到投产,其中面临了众多“困难”。

显然,成就“特斯拉速度”的除了特斯拉,还离不开上海的支持。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制造高级总监宋钢回忆,2019年8月中旬,台风“利奇马”登陆上海,厂房尚在建设中,缺少排水系统的顶棚随时可能因积水坍塌。狂风暴雨中,宋钢等公司管理层和工人一起爬到屋顶,一桶接一桶排水。很快,临港管委会的人到了,环卫、消防、供排水公司的人到了,10多台水泵也到了。宋钢说,“特斯拉速度”是特斯拉造就的,也是所有参与特斯拉项目的人造就的。

“特斯拉速度”还不止这些,如今的上海超级工厂不到45秒就可以下线一台车。2022年8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完成了第100万辆新车的下线。不到3年,100万辆,这是其他汽车工厂难以企及的高度。

成就了“特斯拉速度”的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也可以感受到“特斯拉速度”的反馈。如今,特斯拉国产车型零部件本土化率已高于95%。相应地,围绕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生根发芽,在苏州、宁波、南通、无锡、绍兴、台州、南京、常州等地组成了特斯拉的“4小时朋友圈”,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为地方经济高速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这些领跑全球的供应商成为中国汽车工业“换道超车”的核心竞争力。

与其说引进特斯拉超级工厂“这条鲇鱼”刺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动起来,不如说特斯拉超级工厂恰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一棵大树,大树带动着整片生态的繁荣,共同孕育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这片绿色森林。

特斯拉全球最大出口中心

对于一个汽车制造工厂或基地来说,产能、产量是最为硬核的指标。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是特斯拉全球产能最高的工厂,也是特斯拉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数据显示,特斯拉去年在全球的交付量为131万辆,其中上海超级工厂交付71万辆,占全球交付量一半以上,而上海超级工厂主要负责生产Model3和ModelY两款车型,也是销量最大的两款车型。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约24.8万辆,同比增长10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约22.9万辆,国产特斯拉ModelY出口约5.9万辆,位列出口车型榜首。这一数据的加成,为ModelY成为“全球销冠”奠定了基础。要知道,虽然特斯拉目前在中国、美国和德国设有工厂,但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早已外溢,即便是在有德国柏林工厂的前提下,大量“中国制造”依然远渡到欧洲和东南亚,促成了ModelY在欧洲市场“最畅销”的地位。

受偏爱的何止ModelY。5月23日,路透社的消息称,特斯拉将向加拿大销售中国制造的Model3和ModelY车型,目前已经完成了从上海工厂向北美市场的首批发货。

特斯拉德国柏林工厂还在起步阶段,产能、产量有限,我们可以理解,但北美地区也需要“中国制造”吗?

去年11月就有媒体称,特斯拉考虑将中国制造的汽车出口到北美市场。虽然当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推特上予以否认,但事实证明,对北美市场的出口并非子虚乌有。

在此之前,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电动汽车已经出口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市场。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1至4月,国产特斯拉分别出口新车39208辆、40479辆、12206辆和35886辆,前4月累计出口127779辆,同比增长近73%,出口量大幅增加。

当然,在供应整个中国市场交付的同时,出口量还节节攀升的前提,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能顶“半边天”的产能。

四年时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产能飙升到175万辆,如此夸张的产能发展,最终还是得益于中国工厂最低的制造成本。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的上海工厂是所有工厂中成本结构最低的。”

当然,除了工厂效率,中国工人所产生的利润效率也让马斯克以及特斯拉其他工厂惊讶。据悉,今年1月,马斯克曾派遣200多名员工去美国加州工厂训练美国特斯拉工人,其中包括生产人员、自动化工程师以及控制工程师。短短3个月的培训时间,目的就是让加州工厂可以达到上海工厂一样的生产效率。

观点

非成就论是互为兄弟

特斯拉成就了其上海超级工厂?显然不是,毕竟绝大多数的产能、汽车生产利润来自上海工厂以及中国市场。工厂也必然无法说成就了特斯拉品牌,毕竟工厂还是在整个品牌系统中接受指令。

可以明显看到的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名副其实地承担起“超级”二字。中国市场本就有着生产资料、生产工具以及劳动力的最大优势,更何况中国汽车市场以及新能源车市场给了特斯拉品牌更多的发展空间。

用高利润资源去填补低利润市场,这是企业经营策略,但在“成就论”之下,特斯拉及上海、柏林、加州、德州四工厂更像是兄弟,兄弟之间多讲帮衬,因为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      

记者毛传胡雄

链接

马斯克访华,股市有何反应

本报长沙讯 5月30日,马斯克乘私人飞机抵达北京。

马斯克访华的消息发布后,特斯拉的股价随之走高。但美股新能源汽车板块走势却有所分化。

截至美股收盘,特斯拉收涨4.14%,位列美股新能源汽车板块涨幅榜第四位。此外,理想汽车涨幅达到3.52%,蔚来、小鹏汽车有所下跌,跌幅分别达3.77%和4.02%。

另外,5月30日下午,网络平台还流传出一张马斯克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某酒店大堂并排前行的照片,特斯拉中国方面和宁德时代均尚未就此进行回应。消息人士透露,马斯克此行还将参观特斯拉上海工厂。5月31日早间,潇湘晨报记者致电宁德时代,但截至发稿时,宁德时代还未回应该照片的真实性。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还在4月表示将在上海建设超级储能工厂,生产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Megapack形似集装箱货柜,其作为储能产品主要服务于公共事业项目和大型企业客户。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初期规划年产1万台Megapack,并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工,2024年第二季度投产。

记者注意到,虽有友商访问的“利好”加持,宁德时代的股价却未有起色。截至收盘,宁德时代下跌1.70%,比亚迪上涨0.58%,赛力斯上涨0.66%。

不过,近日A股的脑机接口概念却持续火热。

马斯克旗下拥有一家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Neuralink)。当地时间5月25日,“神经连接”宣布,已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将启动该公司首次脑植入设备人体临床试验。此后,A股的脑机接口概念股便开始飙涨。

在5月30日马斯克访华首日,截至收盘,爱朋医疗、新智认知、创新医疗等个股实现连续涨停,中科信息、三博脑科、科大讯飞、世纪华通等跟涨。

5月31日,脑机接口板块开盘后再度保持活跃,截至收盘,创新医疗录得4连涨停板,爱朋医疗与博济医药均涨超11%。

至于马斯克接下来还有何行程,还会阐述哪些贸易及行业意见,对二级市场产生何种影响,值得大家期待。

记者郝咏琪

特斯拉是新能源市场的一条鲇鱼

本报长沙讯 张先生是特斯拉ModelY车主,在成为特斯拉车主之前,张先生曾对电动车和特斯拉这一品牌保持着极大的“敌意”。

“我一直觉得汽油才是正经的汽车能源,没有‘汽’,怎么能叫车?还有这个像个‘锤子’的车标,之前用‘锤子’做LOGO的罗永浩,锤子手机早都没了。”张先生称,在此之前,自己驾驶的是一辆“年事已高”的老奔驰,三天两头出现故障和动辄高昂的保养维修费让他喘不过气。“一次保养要1000元,随便维修一下也要2000元以上,一个月油费还要1000多元,实在受不了。”张先生坦言,是高昂的用车成本让他将目光转向了电动车品牌。在电动车品牌来回筛选的过程中,一次偶然逛书店,张先生看到了一本名为《硅谷钢铁侠》的书,写的就是马斯克。通过这本传记,他对马斯克有了一些了解。“他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也是一个用尽全力做事业的人。”张先生称,他眼中的马斯克有着坚韧的精神,同时在面对汽车消费环境和文化环境截然不同的中国市场,他管理下的特斯拉品牌也在给中国市场带来新的变化。

“比如沸沸扬扬的特斯拉‘刹车门’事件,就给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环境上了深刻的一课——一切讲科学,有依据,不是谁喊得凶谁就有理。”张先生说,他自己也是一名汽车爱好者,只要有新车的发布会,他都会抽时间在线上观看。在观看特斯拉和其他新势力汽车品牌发布会时他发现,最大区别的就是,马斯克会像苹果公司的发布会一样,把新产品的技术亮点及亮点背后的科技知识进行科普,但对其品牌自身的影响力和产品销量只字不提,这与其他造车新势力的宣传流程几乎相反。

“马斯克打造的特斯拉,还是新能源市场的一条鲇鱼。”张先生表示,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或多或少学习和模仿特斯拉,从打造意见领袖,到发布会内容以及场地布景,从产品技术层面到线上销售模式。最关键的是,特斯拉的产品价格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标尺。“你如果卖得比特斯拉贵,一定会有应对特斯拉同级别产品的销售话术;如果卖得比特斯拉便宜,也一定会对比特斯拉并说明比它便宜还比它好的理由。”

尽管张先生对马斯克和特斯拉品牌赞誉有加,但对产品体现出的“实用主义”和“跳楼机定价策略”还是颇有微词。张先生表示,自己购买的ModelY是2021款,较前一款车型减配了中央扶手箱内的一个Type-C充电口,虽然是看似很小的一个配置,但特斯拉官方对减配不做任何解释的做法感觉不尊重消费者。同时,令张先生最不满的,则是特斯拉忽高忽低的定价策略。“我购买ModelY的标准续航版,当时售价27.6万元,现在的车只要26万多了。”张先生表示,在这两年间,特斯拉两款主销车型:ModelY和Model3价格忽高忽低,让消费者苦不堪言,生怕买早了吃亏,买晚了也吃亏。但即便如此,特斯拉依然是新能源价格战的标尺。“只要特斯拉降,其他新能源基本上都会跟着降,也算是给咱中国消费者谋福利了。”张先生说。           

记者张翼

标签:

最新文章推荐